归家杂感第五章:炳哥
炳哥具体叫什么我也不从知晓,就像路一样,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。叫炳哥的人多了也就习惯性叫炳哥。炳哥的辈分挺长,但是大家啊都习惯性这么叫,对于大家来说叫炳哥似乎有点贬义,起码也得叫炳叔吧,按辈分我都得叫炳爷,但是每当别人叫起炳哥他都笑眯眯的应答着。
炳哥死了,和任何人一样都会老去,都会死掉。人嘛都会有一死。灵堂上念铭文的老先生像以往一样。声情并茂的朗诵着炳哥的一生是辉煌的一生、是灿烂的一生、是可歌可泣一生、、、、、、、但是人死了还是要尘归尘、土归土。农田里挖个坑埋了听蛐蛐叫才是最终的结局。炳哥临死也没啥遗言,因为炳哥觉得就这样死了就算了。儿女都长大成人、成家立业况且都过的谈不上人中龙凤,也算是孔雀开屏了。
炳哥病了,医生告诉炳哥时日不多准备后事吧。炳哥电话通知儿女,就这样炳哥看到在外风光无限的子女都回来了也就闭上了眼。炳哥活着没受什么大罪,死的也简单利索。也算是寿终正寝。
炳哥死了。人活着也许倒是一点麻烦没有,但是炳哥死了倒是麻烦大了。炳哥四代单传。炳哥又只有一个儿子。炳哥的死倒是跟儿子添了不少的麻烦。炳哥年轻时候当过几年大头兵。披了个党皮回到老家,上级安排炳哥到县供销社任职,没干二年生产队解体供销社也就随之倒闭了。炳哥倒是能人,回老家干起代销铺,生意做的倒是有声有色,那算盘打得倒是霹雳巴拉特别的响,炳哥也就成了村里的能人。炳哥的生意薄利多销,就是不赊账。这十里八村买不到的商品炳哥都能想法子弄来。炳哥的生意好,自此也忙的不亦乐乎。村里红白喜事炳哥都来不及参加,慢慢的炳哥脱离群众,似乎像一个外地人在村里开的小店一样。
有人说七十年代一头猪、八十年代万元户是那个时代富人的象征。炳哥似乎都占有了。炳哥可是没白活,蝉联村里二十年首富的位置。甚至在九十年代末期炳哥依然干的有声有色。炳哥年轻时候能赚钱,好赖算是有点积蓄,把姑娘儿子都打发到外地生活。子女也算是过的有滋有味,彻底摆脱了农村生活。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的没几年,交通信息的变化,商业网的兴起,逐渐淘汰了以代销方式的销售手段,炳哥的生意慢慢变得冷清了,炳哥想的也开,老了不干了。整天赋闲在家,夏天钓鱼成了一大乐趣。获得倒是挺自在。炳哥眼里似乎没有朋友。炳哥开代销铺时候常说没有钱办不到事。
炳哥死了,难住了炳哥的儿子。这人出殡要有个仪式,披麻戴孝亲朋好友悼念等等、、、、、、这农村有农村的规矩,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。各地有各地的风俗。我们这里叫红事央白事慌。这意思就是遇见结婚生子的事情要央求别人来吃饭讨个喜气,遇见死人的事情亲朋好友闻讯要自觉参与埋葬事宜。炳哥死了殡天炮也响了,没人到场。冷场了。这下麻烦了,这埋人可不是孝子干的活,都说人死众人抬。没人抬咋办、得找村支书管管。
炳哥的儿子胳膊夹着一条玉溪眼找到支书,这村支书是啥人,先如今计划生育放宽,已经不是以前江泽民时代罚款抄家得油水书记,这村支书这差事也领着微薄得工资吃闲饭,这下可好有送上们得好处不吃白不吃。接着着玉溪烟领着孝子说你爹这事放心好了。咱哥俩你爹就是我爹,我得把咱爹排排张张得埋了。操,啥时候你俩变成一个爹了、、、、、、
这大队支书领着孝子挨个长辈家叩门。支书这狡猾得老狐狸常年在家。多少知道点人情事故。挨个说老弟这去咱叔,来你给咱叔磕头。这是咱大爷给咱大爷磕头。这七邻八舍也磕乐一遍,脸上也磕了一脸泥巴。这下可难为乐孝子,来悼念吃饭得人吃了饭抹拉一下嘴又走了。这支书一看部对劲,头也磕了,饭也吃了等抬人时候又冷场了,赶紧拉着孝子跪在大街上说老少爷们们,感谢大家来捧场,我给大家磕头行礼了、、、、、、、
炳哥死了,炳哥就这样也埋了。第二天村里又恢复了平静,孝子收拾一下行囊锁上大门离开了家,再也没回来过。
2018年2月2日康江陵予上蔡